(綜漫同人)三流偵探,玄學破案最新章節/現代/雨小狐/全本TXT下載

時間:2024-07-31 22:10 /現代言情 / 編輯:羲和
甜寵新書《(綜漫同人)三流偵探,玄學破案》由雨小狐所編寫的王妃、推理、玄幻言情類型的小説,本小説的主角栗子,亂步,太宰治,內容主要講述:“栗子,這邊!”桃井五月高高舉起手揮舞,提歉張開手臂。 阮...

(綜漫同人)三流偵探,玄學破案

主角配角:亂步太宰治栗子橫濱

作品篇幅:長篇

閲讀指數:10分

《(綜漫同人)三流偵探,玄學破案》在線閲讀

《(綜漫同人)三流偵探,玄學破案》章節

“栗子,這邊!”桃井五月高高舉起手揮舞,提張開手臂。

乎乎的女孩子撲過來,了她懷。

“五月~”我埋頭在桃井五月懷裏貼貼,“超想你!”

“想我為什麼不留在東京?”桃井五月温地埋怨,“好心的人哦,説走就走,頭也不回地拖着行李箱跑了。”

我:對不起,我是純種事業批。(土下座)

“五月想我就來橫濱嘛。”我住她的胳膊,“我在橫濱的人脈已經打開了,踏黑橫跨灰地帶,無處不是我的友。”

桃井五月聞言一驚:“栗子……你終於還是犯罪了嗎?”

我不是我沒有別瞎説,我是守法公民AKA正義偵探。

懸疑推理情景喜劇角與熱血少年運番角終究無法互相理解,他們世界觀中最嚴重的事故是場外鬥毆被賽,我這邊按早中晚一三餐挨個人。

“五月真過分,我不過是在灰崎君故意釁黃瀨君的時候建議你們釣魚執法把他宋浸局子冷靜幾天而已,怎麼可以把我當成犯罪分子?”我義正言辭,“我法條背得超熟好嗎。”

桃井五月不願想,她有諸多案例可以拿出來反駁,比如:當年她還是一個初中生的時候,某天,帝光籃隊聚眾看恐怖片。

屏幕滋滋的電鑽聲與飛濺的鮮血讓桃井五月幾天沒敢眼,旁邊這人一邊看電影一邊吃番茄醬面,津津有味地下飯。

栗子不知自己有多可怕這點才是最可怕的。

“你项谁嗎?”桃井五月好奇地問我,“好新鮮的桃子味。”

我:剛吃的桃,能不新鮮嗎?

“問他。”我拉過江户川步,倒打一耙,“是步先生先手的。”

臉頰上掐痕未消的江户川步:清湯大老爺,有人賊喊捉賊。

同款同源的桃子不會騙人,桃井五月的目光從我上移到江户川上又挪回來,來來回回,反覆橫跳。

她捂住了,難掩震驚。

我:?你在震驚些什麼

“這位是步先生。”我幫忙介紹,“我的同行兼宿敵,是我這輩子不惜代價不擇手段也要下的男人。”

桃井五月倒涼氣:居然、居然已經是這樣的關係了!

難怪他們了同款项谁

——桃井五月再聰明也不會想到,這個桃,是桃園結義的桃。

“你好,我是桃井五月,栗子的朋友。”桃井五月一邊自我介紹,一邊難以遏制地觀察江户川步。雖然是與赤司君不同的風格,但也是眼可見的帥氣俊美,典型的貓系男。

桃井五月:栗子的味真是十年如一,不改初衷。

堅持貓塑主義不搖,她超

連穿打扮都和赤司君是同一種風格,上這件败沉衫絕對是同款。

最令桃井五月瞳孔地震的是,赤司徵十郎和江户川步,他們兩人的聲音竟然一模一樣!

她沒有聽錯,她的耳朵非常靈,就是一樣的聲音!

“栗子。”桃井五月鬼鬼祟祟把好朋友拉到一邊,用手遮住巴,附在耳邊説悄悄話。

“你老實告訴我,是不是在吃代餐?”

我:“?”

發生了什麼,是我少看一集嗎?

“別裝傻。”桃井五月悄悄擰了把我的氧氧掏,“同樣是貓系,同樣的品,同樣的聲帶,你吃代餐居然吃得這麼面面俱到。”

為好朋友,我必須拷問你:是誰代了誰?”

桃井五月頭腦風,無數節在她腦中匯聚成河:赤司君的心思人盡皆知,但栗子就是塊木頭,怎麼鑽都不起火的超級朽木。整整六年,眼拋給瞎子看。

不過赤司君也有錯,桃井五月立場堅定地支持她的好朋友:追木頭你還敢只暗示,着那張臉搞暗戀搞得這麼失敗,責任百分之九十九歸赤司君。

可代餐近在眼,桃井五月不由得有了個新猜測。

萬一栗子是喜歡而不自知呢?赤司君又是個謎語人,幾年還是中二病晚期,栗子等了又等沒有等到他的情過明路,故大失所望,遠走他鄉,在橫濱吃起代餐。

桃井五月:多麼理!

我們要用辯證的思維看待這個世界,桃井五月把代餐的主語反過來,又雙叒叕萌生出新想法。

眾所周知,栗子對偵探事業的熱天地可鑑,她初二出,一直活躍在刑偵線。比起籃場,命案現場才是她心之所歸。

江户川步出名非常早,他出即巔峯,“名偵探”之稱堪稱為他量定做。

為業內神話,為偵探同行,栗子有沒有可能早就對他芳心暗許,一片崇拜之情熾熱如火呢?

桃井五月:很有可能!

可惜兩人一個是東京偵探一個是橫濱偵探,相隔在兩座城市,栗子無法睹物思人,只好睹人思人。

天哪,太理了,無論是誰代了誰都毫無破綻,邏輯如此通順,人難以反駁。

大推理家桃井五月震撼一整年。

聽完她推理的我也震撼一整年。

(155 / 317)
(綜漫同人)三流偵探,玄學破案

(綜漫同人)三流偵探,玄學破案

作者:雨小狐 類型:現代言情 完結: 是

★★★★★
作品打分作品詳情
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